(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漢魏洛陽城遺址發(fā)現大型倉窖遺跡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梁笑宇
1月15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獲悉,漢魏洛陽城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日前,該隊在對宮城東南角進行發(fā)掘時,于宮城東墻內側發(fā)現了3座北魏時期的大型半地下式倉窖遺跡,初步確定屬皇家府庫的一部分。
“這是目前確知等級最高的古代倉儲類建筑,對豐富漢魏洛陽城宮城形制布局和城址文化內涵研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隊長劉濤介紹,本次發(fā)現的倉窖,不僅數量多,且處于宮城內,等級較高。發(fā)掘主要集中于漢魏洛陽城遺址宮城東墻發(fā)掘區(qū)。工作人員于宮墻內側,發(fā)現2座東西向排列的地下式倉窖遺跡,通過隨后的擴方發(fā)掘,他們又在南側發(fā)現了1座倉窖。
據介紹,倉窖口部有坍塌,殘徑約11米,深約7米,規(guī)模較大,其邊壁并未發(fā)現加工處理的痕跡。同時,在倉窖南北兩側和兩座倉窖之間,發(fā)現有一堵寬1.2米的夯土墻,推測為倉窖之間的隔墻,可能與倉窖頂部的建筑有關。此外,他們還在區(qū)域北側夯土墻以北處發(fā)現了一條砌磚水渠,水渠向東到宮墻內側后轉為南北向,應與倉窖區(qū)的地面排水有關。
“通過更大范圍的勘察工作,我們確認該區(qū)域內存在大量的倉窖?!眲f,倉窖總數約有240座。初步推算,單口倉窖可容納1240立方米,倉窖區(qū)總計可容納約30萬立方米。其外側以夯土墻合圍,北部還有官署等建筑遺跡,在宮城內形成一個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600米,較為獨立的倉窖區(qū),應屬北魏時期的皇家府庫遺跡。在之后的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員將對這一區(qū)域內的倉窖等建筑遺跡進行系統(tǒng)發(fā)掘,進一步明確其時代、形制演變等。
劉濤說,本次發(fā)掘是洛陽地區(qū)首次發(fā)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倉儲類建筑,填補了洛陽地區(qū)以及河南地區(qū)倉儲類建筑發(fā)現的空白。其與洛陽偃師商城倉儲設施、洛陽周王朝倉城、函谷關西漢倉儲遺址與隋唐黎陽倉、回洛倉、含嘉倉等共同構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時代序列,使得洛陽成為國內倉儲類建筑發(fā)現最多、序列也最為完整的地區(qū),彰顯了古都洛陽在古代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本次發(fā)現還是國內首次以明確考古資料,確證了在宮城內倉窖區(qū)的存在,極大豐富了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倉儲類建筑遺址研究的內涵。
此外,工作人員還在西側的倉窖底部,發(fā)現有少量的炭化植物遺存。劉濤說,據資料分析,倉窖內儲存的糧食等物資,應是通過運河水系從全國各地調運到北魏都城,并儲存于皇家倉窖中。漢魏洛陽城遺址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宮城內倉窖區(qū)的發(fā)現,不僅豐富了該遺址的文化內涵,而且在目前隋唐時期的含嘉倉、回洛倉、黎陽倉等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現實狀況下,這一發(fā)現將兩項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緊密地連接了起來,其必將成為此后漢魏洛陽城遺址公園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上一篇:青年演員上淇:從看“建寧公主”到演“九公主” 世界視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漢魏洛陽城遺址發(fā)現大型倉窖遺跡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員梁笑宇1月15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考古隊獲
2023-01-16 08:56
原標題:網劇《擇君記》開播(引題)青年演員上淇:從看“建寧公主”到演“九公主”(主題)近日,騰訊視頻上線網劇《擇君記》。該劇一開播,
2023-01-16 08:44
原標題:融解于故事的“現實真情”(創(chuàng)作談)李浩寫一部完全不同的長篇小說,這個想法出現在10年前左右。那時,我剛寫完長篇小說《鏡子里的父
2023-01-15 15:46
原標題:《野望》:中國新鄉(xiāng)村的“浮世繪”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張鵬禹)近日,付秀瑩長篇小說《野望》研討會在線上舉辦,研討會由中國作協
2023-01-15 15:45
原標題:高品質大劇亮相央視電視劇頻道(引題)《狂飆》《三體》好戲連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多部高品質大劇近期陸續(xù)定檔開播,其
2023-01-15 15:41
原標題:馮遠征委員:推動演出市場“滿血復活”北京日報記者韓軒擦亮“大戲看北京”的文化品牌、推動演出市場“滿血復活”——1月13日晚,來自
2023-01-15 15:51
原標題:拍出約300萬人民幣AI繪畫會不會搶藝術家飯碗?繪畫AI說:藝術創(chuàng)造不只是人類的專屬品。藝術家說:創(chuàng)造力是人類擁有的最后堡壘。2016年
2023-01-15 14:47
原標題: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展建筑藝術展揭幕(引題)從歷史和未來展現“藍圖北京”(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攝影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曉溪
2023-01-15 14:57
原標題:面點飄香迎新春1月13日,山東省棗莊市龍山路街道居民在制作傳統(tǒng)“面魚”。新華社發(fā)(孫中喆攝)春節(jié)將至,我國一些地區(qū)有制作花糕、花
2023-01-15 14:46
原標題:陜西西安:傳統(tǒng)民俗迎新春1月14日,演員在西安市永興坊景區(qū)表演傳統(tǒng)社火。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1月14日是農歷小年,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新
2023-01-15 14:33
原標題:《中國奇譚》引發(fā)共鳴導演:用溫暖結局抵達更多觀眾這是一個清風微拂的夏日,在郁郁蔥蔥的森林之中,一只小豬妖正在枝葉茂密的綠樹下
2023-01-15 13:56
原標題:“溫暖有你共赴美好”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新春聯誼會舉辦中工網北京1月14日電(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郝赫)新年臨近,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
2023-01-15 10:48
原標題:國博開年首展閩臺藝術展亮相1月12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南2展廳的“源·緣——閩臺藝術展”上,參觀者們在豐富多彩的展品前駐足觀看。據
2023-01-15 07:40
原標題:“溫暖有你共赴美好”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新春聯誼會今晚上演(引題)溫暖而美好的小年夜(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郝赫1月15日,農歷
2023-01-15 07:33
原標題:深圳市南山區(qū)第十七屆青工文化節(jié)啟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通訊員沈亞紅李盛李淑珍)日前,深圳市南山區(qū)第十七屆青工文
2023-01-15 06:54
原標題:心靈在天地間徜徉(主題)——張永生《拎著背囊看世界》讀后(副題)張慶和讀張永生的游記《拎著背囊看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是
2023-01-15 05:35
原標題:等待春天的實體書店臨近農歷兔年,記者探訪了一些實體書店。本以為北京的“開放”氛圍里,書店可以分享給我一些復興的風景。然而,比
2023-01-15 05:48
【視線】原標題:“米小圈”出圈兒童劇回來了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寒假伊始,《米小圈上學記》在CCTV-8和騰訊視頻同步開播,孩子們和家長們
2023-01-15 05:51
【藝評】原標題:過有文化的年劉兵近日,2023兔年央視春節(jié)聯歡晚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春晚”再度成為人們聚焦的文藝話題。昔日,由于平時
2023-01-15 05:52
原標題:北京朝陽區(qū)今年將建設升級80家博物館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記者日前從2023年北京市朝陽區(qū)“兩會”獲悉,該區(qū)2023年將
2023-01-15 05:54
原標題:電視劇《三體》明日開播(引題)七年打磨奉獻國產科幻之作(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由中央電視臺、騰訊視頻等出品,楊磊執(zhí)導,
2023-01-14 15:42
原標題:著名歌唱家謝莉斯逝世曾演唱《外婆的澎湖灣》中新網1月14日電據南京藝術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余泳微博消息,著名歌唱家謝莉
2023-01-14 14:39
原標題:200項展覽“講”年味兒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祺瑤)春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市文物局以“博物館之城過大年”為主題,推出200余項展覽和文化活
2023-01-14 14:51
原標題:國潮集市兔躍天街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瑤)春節(jié)期間,前門商圈將舉辦“國潮前門·卯兔迎春”系列活動,并推出古風國潮主題集市,帶領市
2023-01-14 14:47
原標題:《縱有疾風起》中首演喜感角色笑果十足(引題)楊玏:以后爭取多接點喜?。ㄖ黝})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都市劇《縱有疾風起》正在熱播,演
2023-01-14 14:54